新闻中心 /News
中国“独角兽”三大问题愈加明显
中国“独角兽”三大问题愈加明显在中国,北京以吸纳和催生独角兽74家,位居全国第一。从地域分布来看,独角兽集中于“北、上、杭、深”的特征保持不变,4城的经济发达度、制造业成熟度、人才质量、政策优惠度和基础设施完善度都在全国前列,2018年4城独角兽数量占比达85.7%、估值占比达94.5%。
独角兽企业代表着新经济的活力、行业的大趋势、国家的竞争力。2018年全球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独角兽势力大洗牌。有些独角兽融资困难,光环不再;有些独角兽却获得资本追捧,大放异彩;有些甚至大有超越老牌互联网企业之势。
继《中国独角兽报告:2018》之后,2019年独角兽榜单有哪些重大变化?透露出哪些科技趋势和投资机会?
距2013年美国著名CowboyVenture投资人Aileen Lee提出“独角兽”概念已过去6年,全球成立时间短(不超过10年)、发展迅速(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新生态公司,诞生速度不断加快,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新经济活跃程度的指标。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无疑成为孕育独角兽的最佳地。
在中国,北京以吸纳和催生独角兽74家,位居全国第一。从地域分布来看,独角兽集中于“北、上、杭、深”的特征保持不变,4城的经济发达度、制造业成熟度、人才质量、政策优惠度和基础设施完善度都在全国前列,2018年4城独角兽数量占比达85.7%、估值占比达94.5%。
独角兽按创新形态,可以分为平台生态型和技术驱动型。平台生态型主要基于互联网来搭建平台,核心思想是依靠平台“共享”。从行业分布来看,与上期相同,文娱媒体、汽车交通和电子商务为前三行业,分别拥有25家、23家和17家,三个行业代表企业依次为估值750亿美元的今日头条、估值为450亿美元的滴滴出行、估值为30亿美元的小红书。
技术驱动型是以高新科技为主要推动力,例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从具体企业来看,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开始出现一批优质的重点企业,例如主攻柔性屏幕的柔宇科技、主攻人工智能的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主攻机器人的优必选等,且排名与估值上升幅度较大。
平台生态型与技术驱动型相结合,将发挥更大作用。从估值变化来看,蚂蚁金服和今日头条变化最大,估值分别增长了750亿美元和450亿美元。除了依靠平台建立的大量用户基础和资本关系、选择正确赛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是令其保持优势的关键。而科技性能在企业运营后期更重要,估值前十企业80%以上离不开技术属性。
中国独角兽无论是新生数量还是上市退出数量都达历史新高,但随之暴露的问题也愈加明显。除了全球独角兽都需面对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本挑战,对比国际,尤其是美国,中国独角兽亟待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科技含量不高。尽管科技头部企业发展良好,然而整体高新科技和高端制造企业增长并不快,中国独角兽以互联网企业为主的格局很难撼动。而被列入重大发展项目的,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虽然企业数量有所增加,占比却有所下滑,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不及独角兽整体的发展速度。例如人工智能行业共7家,较上期增加1家,占比却下滑0.35%。
第二,企业运营的持续性不强。独角兽成长快、爆发强是特点,但发展到一定规模会陷入瓶颈,突破困境、可持续性发展是众多独角兽都需面对的问题。持续性包括企业品牌和文化价值维持并不断输出、高素质人才召集、企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产品或者服务更贴合用户需求、提质增效并形成盈利。
第三,诞生地局限。局限分为两方面江南·体育,一方面是二线城市的突围,另一方面是一线城市的固守。从行业分布来看,全国50%以上的独角兽都集中在文娱媒体、汽车交通、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这五个行业,说明独角兽具有明显的强行业属性,其诞生需要成熟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资源。今年除南京突破重围,其他省会城市、新一线城市发展不及预期,如何活化新经济、在城市差别的压力下培育独角兽是这些城市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此外,“北、上、杭、深”面对其他城市的挑战,需考虑如何继续维持资本环境、人才吸引、扶持优惠政策、高新科技产业规划等良好的创业氛围。
面对上述问题,从独角兽企业自身出发,需要考虑运营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两方面。运营方面,在创立初期,重视营销对企业影响,有效利用新媒体社交网络、投资人推进、峰会等来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对外输出时,重视并培养自身品牌和文化,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用机制,通过加深了解消费者特点和需求来保持市场敏感度。企业成熟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来增强盈利,采取阶段性调整战略优化企业业务结构,并通过人才吸引和员工培养,为企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核心竞争力方面,对于高新科技企业,在数字化和数据化时代,重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研发投入稳占技术高地;对于其他类型企业,突出自身优势,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跨界创新等多种形式区别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优势。
从政府角度出发,需以更大力度支持区域新经济发展。参考南京的做法,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支持有机结合,通过金融支持、人才对接、人才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示范、精准服务等形式,帮助独角兽企业解决成长期间所遇问题和难题。建立高新园区提供优质创新环境,促进企业、高校、政府的知识、技术、人才传播流通,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相结合,促进区域新经济活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