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AI+开启科幻电影新视野
AI+开启科幻电影新视野当剧本、音频、视效甚至银幕上主角的表演都可以通过AI生成,影视创作者们既为AI带来的降本增效所振奋,同时也不得不直面技术革新的滔天巨浪而奋力搏击。在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科幻电影周金爵论坛上,多位电影人围绕AI+电影:科幻新视野与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展开了精彩纷呈的讨论。
在描绘AI与电影融合的现状与未来图景时,如何在技术浪潮中保持独立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导演黄建新所言:电影可能是最早受益于AI技术的领域之一。电影人要以拥抱和开放的态度,去迎接人类的未来、去迎接电影行业的未来。
先不要急于对AI‘是什么’下定义,先学会与AI共生。导演黄建新认为,人类拥有冲破一切束缚的想象力,而AI则有着超越了人类个体认知的能力,这种艺术与技术的之间的平衡互补,决定了AI应当被视为人类智慧和意识的延伸。
作为中国电影艺术与AI技术交汇的探索者之一,黄建新早在他1986年执导的《错位》中就涉足了AI概念,后来又在AI修复电影底片的实例中切身感受到AI技术对电影表现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自己深刻的理解:电影本身就是虚拟现实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以文生视频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能够创造出三维世界中不存在的人,更是打破了不同维度世界之间的界限。在黄建新看来,电影与AI技术的结合,是艺术与虚拟现实本质共通性的自然延伸,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电影可能是最早受益于AI技术的领域之一。
在电影中出现的AI通常具有自主思想、情感,直接影响着剧情的变化;而现实中的AI在电影产业工作流程中起着降本增效的工具作用。AI研究领域的青年科学家戴勃从技术角度出发,分享了他对AI未来发展的期待和思考——从生命体角度,人们希望AI具有创造性和独立性;但从工具角度,人们希望AI只需要根据指令完成输入和输出的任务——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AI本质上是包括思想、技术和流程在内的人类社会知识的外延。戴勃相信,随着AI技术的演进,它将促进艺术与技术的进一步融合,甚至可能催生类似元宇宙这样的全新的叙事艺术形式。对于AI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他认为AI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人:与这个世界交流、与过去的人交流、与不同情绪下的自己交流。
新一代创作者正积极拥抱AI,将其作为激发新奇创意的工具,而不仅仅是效率提升的手段。编剧王红卫发现,AI在剧本创作中的辅助作用日益凸显,帮助电影工作者在海量信息中找到可行的路径:我们尝试让AI为剧本提供从视觉表现到技术、剧情桥段的多个方案,这是单一编剧或技术专家难以实现的。他也指出,艺术创作中那些打破常规的个性表达,是AI难以完全替代的,人与AI合作共创才是未来的趋势。如今的AI既是电影的表现对象,同时也是电影的表现手段。AI的价值在于对电影叙事艺术和体验模式的潜在革新,尤其是在结合新技术和新娱乐需求下,极有可能催生全新的艺术形式。
我们这代科幻作家很幸运,因为我们没有使用AI进行创作;但未来的作家无论是否使用AI,都可能被怀疑使用了AI。科幻作家王晋康从一个笑话开始,给出其背后隐藏的判断:从长远来看,AI创作将超越人类。王晋康分享了自己一个对AI的观察视角和态度变化:在他早期作品《生命之歌》中,AI是仰视人类的;但在他近期的作品中,AI已经开始俯视人类。随着AI的功能越来越强,使得辅助和抄袭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从文学创作的维度,王晋康对AI辅助创作抱审慎态度。他强调,虽然AI在信息量和技巧上有显著优势,但它无法体验个体生活的鲜活经历,这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当越来越多年轻创作者开始利用AI作为辅助工具时,保持创作的独立性和原创性则至关重要的。
以往手工绘制动画的速度很慢,往往跟不上现实世界里的变化速度,这是困扰我们很久的问题。在《超时空要塞》《攻壳机动队》《机动战士高达》等作品中设计过众多经典形象的河森正治则从动画产业的角度,探讨了AI在简化动画制作流程中的作用:特别是对那些重复性高的工作,AI能够显著提升效率。河森正治同时指出,我们不仅要思考AI能做什么,更要思考AI不能做什么,避免出现大量同质化的内容,以确保画师激发出独特的设计潜力。
未来电影的形态和创作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但电影美学的核心概念仍然存在。电影美术指导霍廷霄聚焦于电影美学的未来发展,强调在技术快速进步的当下,如何保持电影的美学质感,同时融入新技术,是电影美术面临的挑战江南·体育。随着数字资产、虚拟拍摄、美术前置等技术和概念的出现,AI技术对电影美术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电影美学的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霍廷霄认为中国电影在科幻领域需要找到自己的根,即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以区别于好莱坞模式,推动中国科幻电影的独特发展。
在导演兼编剧董润年看来,尽管AI在提供大量创作素材方面表现出色,但缺乏突破性的创新力,有意思的是,在AI技术尚未成熟时的一些错误,反而出现过超出人类想象力的灵光一闪,这与人类在创新时往往是脱离原有艺术规律或传统路径,有点相似。但现在大多数AI生成的作品,越来越像一个平均创造力的人类所创造的东西,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越来越少。
与此同时,董润年发现,新一代观众的审美习惯和情感表达方式正在影响AI,进而促使电影人思考如何在技术与艺术间寻求新的平衡——现在我正指导的本科生是2003年前后出生的,我教授他们写作时,发现这一代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隐晦的表达或是对话背后的潜台词,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理解。这一代年轻人的表达和逻辑更为直接,而AI在互联网上学习人类的知识和表达时,随着时间推移也会逐渐受到这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