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健康评估-体格检查操作流程doc
健康评估-体格检查操作流程doc健康评估-体格检查操作流程 【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环境:安静、舒适、自然光、私密性。 检查前洗手。 立于卧位患者右侧。 按顺序进行。尽量减少患者的体位改变。 手脑并用。 根据病情随时复查补充。 动作轻柔、准确、规范,态度和蔼,突出重点。 【练习用具】 手电筒、压舌板、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软尺、叩诊锤、棉签、直尺、笔、标记笔、记录本 步骤 方法和要点 全身状态检查内容 备物、洗手、解释 一、生命体征的测量 测体温 测 脉 搏 测 呼 吸 取出体温计 测 血 压 记 录 二、头部检查 1.?头发 2.?头皮 3.?头颅 4. 眼 (1)眉毛及眼睑 (2)结膜及巩膜 (3)眼球 (4)瞳孔 ①瞳孔的大小及形状 ②对光反射 ③集合反射 5.耳 6.鼻 (l)鼻外形 (2)鼻前庭、鼻通气 (3)鼻窦压痛 ① 额窦 ②筛窦 ③上颌窦 7.口 (1)唇 (2)口腔粘膜 (3)牙齿 (4)牙龈 (5)舌 (6)咽部及扁桃体 三、淋巴结检查 1.头颈部淋巴结检查 2.腋窝淋巴结检查(了解) 四、颈部检查 1.颈静脉 2.甲状腺 (1)视诊 (2)触诊 3.气管 4.强直与运动 五、正常标志、划线.锁骨 锁骨中线.腋窝 腋前线.肩胛下角 肩胛下角线 肩胛间区 肩胛下区 六、平卧位检查 (一)视诊 1.一般情况 2. 胸壁静脉 3.呼吸运动 4.胸廓外形 5.乳房 (二)触诊 1.胸壁 2.乳房触诊 3.胸廓扩张度 4.触觉语颤 (三)叩诊 1.间接叩诊手法 辨别四种叩诊音 2.肺部叩诊音 (四)听诊 1.听诊顺序 2.听诊内容 (1)明确三种呼吸音 (2)啰音 七、心脏评估 1.视诊 2.触诊 3.叩诊 (1)左界 (2)右界 4.听诊 (1)顺序 (2)内容 八、坐位背部检查 (一)触诊 1.胸廓扩张度 2.触觉语颤 (二)叩诊 1.肩胛间区的叩诊 2.肩胛下区的叩诊 (三)听诊 ? 外周大血管评估 二、腹部分区法 1.四区法 2.九区法 三、腹部检查方法 1. 视诊 2. 听诊 (1)肠鸣音 (2)振水音 3.叩诊 (1)移动性浊音 (2)肾脏叩诊 4. 触诊 (1)浅触诊法 (2)深部触诊法 ① 深插触诊法 ② 双手触诊法 ③ 滑行触诊法 ④ 冲击触诊法 (3)腹部脏器触诊 ① 肝脏触诊 ② 胆囊触诊 (胆囊触痛检查) 脊柱的评估 1.正常弯曲度 2.脊椎畸形 3.压痛 4.叩击痛 (1)间接叩击法 (2)直接叩诊法 四肢评估 神经系统评估 (一)肌力评估 上肢肌力的评估 (二)生理反射 1.浅反射 腹壁反射 2.深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 (2)肱三头肌反射 (3)桡反射(了解) (4)膝腱反射 (5)跟腱反射 (三)病理反射 1.巴彬斯基征(重点) (Babinski) 2.奥本海姆征 (Oppenheim) 3.戈登(Gordon)征 4.查多克征 (Chaddock) 5.霍夫曼征 (Hoffmann) 6.阵挛 踝阵挛 (四)脑膜刺激征(重点) 1.颈强直 2.布鲁金斯基征 (Brudzinski) 3.克匿格征(Kerning)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其他状况检查(性别、年龄、意识、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体位姿势、步态)。 物品准备齐全,推检查车到病室,当病人的面洗手,向病人解释检查目的和要求,解除病人的紧张。 擦腋汗→将体温计放于病人腋下→嘱病人夹紧屈肘于胸前→计时(5~10分钟后取出) 食、中、无名指放于病人桡动脉上→计数(一般病人测30秒×2,心脏病及危重病人应计数1分钟) 测脉搏后手指不动→观察病人胸或腹部起伏→计数30秒×2(呼吸不规则或婴儿计数一分钟) 擦干→读数→甩温计→放于消毒缸内 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手臂放于舒适位置→将未夹体温计臂侧衣袖卷于肩部(必要时脱袖)→肘部伸直,手掌向上→打开血压计→缠袖带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2~3厘米)→取凳坐下→连接血压计→开汞槽开关→戴听诊器→听头放于肱动脉搏动明显处,用手固定→加压冲气(使汞柱上升到动脉博动音消失后20~30mmHg)→缓慢放松气门(速度为4 mmHg/秒)→倾听第一音为收缩压,减弱或消失音为舒张压→排尽袋内余气→分管→血压计倾斜45°角,关汞槽开关→取下袖带缠好放妥→关好血压计 记录体温、脉博、呼吸、血压结果 头部检查内容及顺序:头发→头皮→头颅→眼→耳→鼻→口。 观察头发色泽、分布、密度及脱发情况。 按顺序拨开头发观察头皮。 测量头围:以软尺自眉间绕到颅后通过枕骨粗隆,再从对侧绕回到眉间。记录。(儿童) 观察眉毛分布,有无脱落,眼睑有无内翻、水肿、闭合障碍。 检查上睑结膜时需翻眼睑,注意检查者手要干净。其要领为:嘱被检者下视,用示指和拇指捏住左上睑中外1/3交界处边缘,轻轻向前下牵拉,然后示指向下压迫睑板上缘并与拇指配合将睑缘向上捻转翻转上眼睑。观察睑结膜和穹窿结膜。检查后提起上眼睑皮肤,同时嘱病人向上看,翻转复原。 检查下睑结膜时,用双手拇指置于下眼睑中部,请受检者向上看,同时向下牵拉下眼睑边缘,观察下眼睑结膜、球结膜及巩膜。 观察眼球的外形有无突出或下陷、检查眼球运动。 具体方法:病人坐位,检查者在其对面,病人如为卧位,检查者在其右侧。检查者告知病人头部保持不动,一般先检查左眼,再检查右眼。检查者伸右臂,竖食指,距受检查者眼前约40cm左右,嘱其注视。手指按以下顺序移动,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六个方向。检查每个方向时,都要从中位开始(即两眼平视前方)。不能将各方向连起来画圆圈。检查时注意眼球转动幅度、灵活性、两眼是否同步、有无眼球震颤、斜视、复视等。 测量瞳孔直径,双侧瞳孔是否等大同圆。 有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先查左侧瞳孔:取手电筒,聚光→手电光由外向内移动,直接照射瞳孔,瞳孔缩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用手于鼻根部隔开双眼,用手电光直接照射左瞳孔并观察右侧瞳孔,如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同法检查右侧。 嘱被检者注视1m 以外的示指,然后将示指逐渐向眼球方向移动至距眼球约5~10厘米处,观察两侧眼球和瞳孔变化。 检查耳廓、外耳道、乳突。 检查耳廓有无畸形、结节或触痛→使被检者头部转向右侧,将左手拇指放在耳屏前向外上牵拉,右手持手电筒观察外耳道的皮肤及有无溢液,先左后右→检查乳突有无压痛。 观察皮肤颜色及外部形态。 左手拇指将鼻尖上推,借手电光观察鼻前庭和鼻腔、分泌物、鼻中隔有无偏曲、鼻息肉或肿瘤等→查鼻通气时手在鼻上,分别用拇指和食指压闭一侧鼻翼,检查另一侧的通气情况。同法检查另一侧。 检查顺序为额窦、筛窦、上颌窦。 检查者双手置两侧颞部,双手拇指分别置于左右眼眶上方稍内,用力向后按压,观察并询问有无疼痛现象。 检查者双手置于颈部耳廓部,双手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角处向内后方按压; 检查者双手置于两侧耳后,双手拇指分别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 颜色,有无疱疹、糜烂、畸形。 取手电筒和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注意腮腺开口情况(上颌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上),有无红肿或分泌物。 ?如发现牙齿有龋齿、缺齿或义齿,应按格式标明所在部位。 以压舌板轻轻压迫牙龈,注意有无肿胀、出血和溢脓。 请被检者伸舌,观察舌体、舌苔和伸舌运动。 嘱病人张大口并发“a”音,手持压舌板在舌前2/3与后1/3交界处将舌迅速下压,借助手电光观察硬腭、软腭弓、腭垂、扁桃体。如扁桃体肿大则应注意分度。(分为Ⅲ度:Ⅰ度肿大之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Ⅱ度超过咽腭弓,未达到咽后壁中线;Ⅲ度处于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触诊各组淋巴结时,如遇淋巴结肿大,应注意其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与皮肤有无粘连等。 检查部位及顺序为:耳前→耳后→乳突区→枕后→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颌下→颏下→锁骨上窝。 检查方法是:病人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面对病人,一般先检查左侧,后检查右侧。用右手查左腋,左手查右腋。检查左腋时,检查者左手握住病人左腕向外上屈肘并抬高约45度,右手指并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逐渐达腋窝顶部,滑动触诊,然后依次触诊腋窝后、内、前壁,再翻掌向外,将病人外展之上臂下垂触诊外侧壁。 被检查者分别取平卧位、30°~45°的半卧位,观察锁骨上缘至下颌角颈静脉充盈的情况。 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和对称性。 被检者采取坐位,检查者位于被检者前面检查。先检查左叶,左手拇指轻推环状软骨及气管向对侧,右手拇指在气管旁,食指、中指在左胸锁乳头肌后缘,使甲状腺左叶在此三指间,以拇指滑动触摸来确定甲状腺状态。检查右叶时,右手拇指轻推环状软骨及气管向右侧,左手拇指在气管旁,食指、中指在右胸锁乳头肌后缘,方法同左叶检查。检查中亦嘱其作吞咽动作。检查时注意甲状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是否对称、有无压痛及震颤等。检查动作宜轻柔,避免过于重压引起疼痛、咳嗽、憋气等。注意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及描述。 被检者仰卧,去枕,检查者用一手置于被检者后颈部轻轻抬高头部并屈颈及向左右转动,观察并感觉有无颈项强直及运动障碍。 锁骨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 锁骨上方的凹陷部,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上部。 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 胸骨柄上方的凹陷部,气管位于其后。 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自腋窝顶端位于上述2线之间的向下的垂直线。 低头时最突出,其下为第一胸椎。为计数胸椎的标志。 肩胛骨的最下端,可作为后计数肋骨的标志。被检查者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以作为第7肋或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 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 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上线为肩胛岗,下线为肩胛下角的连线。 两肩胛下角连线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 ? 平卧,充分暴露前 营养状态、皮肤(是否有皮疹、局部有无炎症、溃烂及突起)等。 正常胸壁无明显静脉可见。当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流受阻建立侧支循环时,胸壁静脉充盈或曲张。 呼吸运动类型、呼吸频率、节律,两侧呼吸运动是否对称、肋间隙的宽度(肺气肿形成的桶状胸肋间隙常增宽) 两侧是否对称,是否有鸡胸或漏斗胸;观察并比较胸廓的前后径(从被检查者的侧面观察)和左右径,正常前后径:左右径=1:1.5,如果前后径:左右径1:2,则为扁平胸;如果前后径=左右径,则为桶状胸。 1是否对称性、皮肤有无发红,皮肤有无溃疡、色素沉着和瘢痕、有无桔皮样改变等。2乳头的位置、大小,两侧是否对称,有无分泌物;3男性有无乳房增大。 ?用双手手掌前部分别按压两侧胸廓的上、中、下三部分,观察有无压痛和皮下气肿(捻发感)。 乳房、乳晕和乳头三部分 1先健侧后患侧; 2均从外上象限开始检查; 3左侧乳房按顺时针、右侧乳房按逆时针顺序进行; 4采用滑行触诊法:检查者的手指和手掌平置在乳房上,用指腹轻轻施加压力,滑动触诊,一般以能触及肋骨但不引起疼痛为度。触诊时注意有无红肿热痛和包块,包块的部位、数量、大小、外形、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等。 5检查乳晕:用拇指和示指按压乳晕,观察有无硬结。 6检查乳头:用拇指和示指挤压乳头,观察有无分泌物。 即呼吸时的胸廓动度,在胸廓前下部检查最为明显。 检查者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置于胸廓两侧下部的对称位置,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两拇指间距为2cm,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可以观察到两拇指间距随呼吸运动扩大和缩小,而且左右两侧分别移动的距离始终相等。 1方法: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的强度发“yi”长音,并双手交换部位,以排除两手感觉的误差。 2部位:上、中(偏外侧)、下 3注意: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动作要领:“一贴四起,放平贴紧,腕指灵活,快打快起” 1左手中指紧贴被检查者皮肤,其余四手指抬起;以第二指节作为叩诊板,右手中指指端作为叩诊锤,以垂直方向叩击于板指上,判断由胸壁及其下面的结构发出的声音。 2叩诊应有适当节奏,不可过快,每一部位每次叩诊只需连续叩击2次,最多不超过3次。 3每次叩击后,右手中指应迅速抬起离开板指。 4叩诊力度应均匀适中,以便于对比。 5叩诊应从容进行,不能过急或过缓,应仔细分辨音响变化,同时应注意叩诊时板指下产生的震动感觉的差异。 沿右锁骨中线,自第二肋间开始直至脐部,分别可以叩出清音、浊音、实音和鼓音。 ? 检查叩诊音分布,以胸骨角为标志,确定肋间隙。 板指与肋骨平行,由第一肋间至第四肋间,按由外向内、自上而下、两侧对比的原则叩诊。注意叩诊音的改变及板指的震动感。 自上而下,以各条径线为重点,由前胸到侧胸再到背部,左右对称位置对比。 1支气管呼吸音:在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听见。响亮、音调高,吸:呼=1:3 2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两侧1、2肋间、肩胛间区3、4胸椎水平可听见。在其他部位听见属于异常情况。声音强度中等,音调中等;吸:呼=1:1 3肺泡呼吸音:在大部分肺野内均能听到。叹息样或吹风样,声音柔和,音调低沉,吸:呼=3:1 注意肺部有无干、湿啰音。 被检查者取平卧位 检查者下蹲,视线以切线方向观察受检者心前区是否隆起,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cm)、强弱和范围,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 检查者先以手掌或手掌尺侧置于心前区,感觉心尖搏动的位置以及心前区有无震颤。再食指和中指并拢,以指腹进一步触摸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直径为2.0~2.5cm),节律、强度,是否弥散,有无抬举性搏动以及异常搏动。最后以手掌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有无心包摩擦感。 先左后右,自下而上,从外向内。 从心尖搏动的肋间开始,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通常为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外)由外向内进行叩诊,当叩诊音由清音变为相对浊音时,表示已达心界,用笔作一标记,用此方法逐一肋间确定心界,直至上移至第2肋间为止。 先沿右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出肺肝界,在肺肝界上一肋间由外向内叩诊,直至第2肋间,辨音及标记同前。 用直尺测量前正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再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按统一格式纪录结果。 ? 逆时针方向听诊五个听诊区。 二尖瓣区(心尖区) 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 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 三尖瓣区(胸骨下端近剑突左侧处)。 心率、心律(齐与不齐)、心音(强度改变、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如果听到杂音,应认真辨别其最响的部位、时期、性质、传导、强度及与体位、呼吸、运动的关系。 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运动,观察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 位置及手法同前胸。 板指与脊柱平行,左右对比,从上到下。 板指与肋间隙平行,同样左右对比,从上到下。 方法同前,左右对称听肺部呼吸音。 足背动脉:内外踝连线趾间的连线上 双下肢有无浮肿(胫前、内外踝) 肋弓、剑突、腹直肌外缘、胆囊点、季肋点、髂前上棘、麦氏点、肋脊角。 腹直肌外缘(嘱受检者半抬上半身以使腹直肌收缩而显露) 胆囊点(右侧腹直肌与肋缘交点,压痛为胆囊病变) 季肋点(第10肋前端,压痛表明肾病变) 麦氏点(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处,压痛示阑尾炎) 通过脐做水平和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四个区江南·体育,分别称为左上腹部、右上腹部和左下腹部、右下腹部。 分别于左右肋弓下缘、左右髂前上棘作两条横线,再从左右两侧髂前上棘与前正中线之交点作两条横线个区,分别称为: 腹部检查顺序为视、听、叩、触。 嘱被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蹲下平视腹部外形是否平坦。再视腹部皮肤、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形及蠕动等,脐的状态。通过脐围绕腹部一周,测量腹围。 用听诊器置于脐周或右下腹,听诊1分钟,以“次/分”记录,并判断肠鸣音有无增强、减弱或消失。 被检者仰卧位,医生将听诊器放在左上腹部,用稍弯曲之手指在被检者上腹部作连续迅速的冲击动作,如胃内有液体存在,可听到振水音。 先从脐部开始,向左侧叩诊,直达左中腹边缘,如叩诊变为浊音,叩诊板指位置固定(不离开皮肤),嘱被检者向右侧卧位,重新叩诊该处,听取音调有无变化。然后向右侧移动叩诊,直达浊音区或右中腹边缘,叩诊板指固定位置,嘱病人向左侧翻身作左侧卧位,再次叩诊,听取音调之变化。这种浊音区随体位变动而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 被检者侧卧位,医生用左手掌平放在被检者的肾区(即肋脊角),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度的力量向左手背进行叩击,了解有无叩击痛。 总要求: ①被检者取仰卧位,两手放在躯干两侧,两腿弯曲,使腹壁肌肉松弛。 ②先训练被检者作均匀而较深的腹式呼吸,利用被检者的呼吸运动进行触诊。 ③检查者站于被检者右侧床边,面对被检者,右手平放于腹壁表面,手指并拢,要温暖、轻巧、用力要均匀,并随时观察被检者的面部表情。 ④注意腹壁紧张度及有无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腹部肿块、波动感。 用自然平放的手指掌心面不加压力轻柔地进行腹壁的一般试探式触诊,以了解腹壁软硬度,有无抵抗及疼痛。 用一个或两个垂直于腹壁的手指指尖,逐渐而均匀用力地深按极为局限的某一部位,用以确定腹腔的压痛点。 用左手把被检查的区域或器官保持于一定的位置,并将其略推向右手方向,同时右手随被检者的腹式呼吸运动进行触诊。此法常用于检查肝、脾、肾和腹内肿物。 在被检者呼气时利用腹壁的松弛,将稍变曲而并拢的手指逐渐压向腹腔后壁的脏器或包块,并连同该处的腹壁皮肤一起,在被触及的脏器或包块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如为肠管或索条状包块则应作与长轴相垂直方向(即横轴方向)的滑动触诊。此法有利于腹腔深部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以三、四个并拢的手指,取几乎垂直的角度,置于腹壁上相应的部位,作数次急速而有力的冲击动作,在冲击时指端即会感觉出脏器在腹腔内的浮沉。此法只用于大量腹水时对肝脾的大致了解,不宜用力过猛而引起病人不适。 被检者取仰卧位,两膝关节弯曲,使腹壁放松。用双手触诊法。检查者用左手拇指于季肋部,其余四指置于背部。右手三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骼窝,沿右锁骨中线,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前迎触下移的肝缘,逐渐向肋缘滑行移动。在前正中线触诊肝脏,一般从脐部开始,自下向上滑行移动,与呼吸运动配合。剑突下肝脏的测量是以两侧肋弓缘在前正中线相交处(腹上角顶端)为起点。正常人剑突下肝脏大小应不超过其剑突基底部(胸骨下端与剑突联结处)至脐连线。 左手掌放在被检者的右肋缘部,将拇指放在胆囊点(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先以拇指用中度压力压迫腹壁,然后嘱被检者深吸气,若被检者因胆囊触及拇指而疼痛称为胆囊触痛,此时如突然屏气,称莫非(Murphy)征阳性。若胆囊肿大,应描述其大小、形状、质地、压痛与呼吸关系等特征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立位 从侧面观察,正常人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椎后凸)。 从后面观察脊柱是否驼背,左、右侧弯。 检查者用手指沿脊椎的棘突尖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线,以此线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正常人脊柱无侧弯。 被检查者取坐位,身体稍向前倾。检查者用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柱棘突直至骶部,询问有无压痛。正常每个棘突均无压痛。 嘱被检者坐正,将左手掌置于被检者头顶部,右手半握拳叩击左手背,观察被检者有无疼痛。 用叩诊垂直接叩击胸椎和腰椎棘突,询问有无叩击痛。如有压痛和叩痛,则计数病变椎体位置。 常用视诊与触诊 检查四肢及关节的形态、肢体位置、活动度或运动等情况。 1腕、掌、肘关节:手腕翻转、肘部屈伸 2肩关节:手指绕过头顶摸对侧耳朵 3髋部关节和膝关节运动:伸臂下蹲、前后踢腿、下肢伸直外展、内旋等。 ? 肌肉克服阻力的力量,即肌力。 请被检者活动上肢,右手置被检者左上臂内侧,嘱被检者作屈肘动作;右手置被检者前臂外侧,嘱其作伸肘运动,观察。同样的方法测试右前臂肌力,并与左侧比较。 请被检者双手紧握检查者示指和中指,检查者用力回抽,比较双侧握力。 被检者平卧,两下肢稍曲以使腹肌松弛,以脐为中心,用较尖锐器具(如钝头竹签)轻轻划过腹壁皮肤(从外到内),分别于上、中、下三部位, 左、右对称进行检查,正常时可看到腹壁肌收缩,分别以“存在”、“减弱”、“消失”记录之。 保持被评估者的肢体放松、叩打力量均匀、左右一致最重要。 检查者扶托被检查者上肢,使其肘部稍弯曲、前臂稍内旋,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的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打该拇指。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表现为前臂呈快速的屈曲动作。 使被检者上肢于肘部屈曲,前臂内旋,检查者托住前臂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